|
2025年,中国餐饮行业正在低价竞争加剧、成本压力攀升、消费者需求分化的环境中寻求增长突破口。艾瑞咨询数据显示,超六成消费者将“性价比”视为外出就餐的核心考量因素。然而,低价竞争引发的品质争议层出不穷,市场陷入“价格内卷”与“信任危机”的困境。
在这样的大环境中,一家以“家庭厨房”为定位的中式快餐品牌——老乡鸡,正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,为行业带来新的思路。它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透明化管理,并且加速了冲刺港股IPO的进程,其模式展现出“低价≠低质”的全新解法。
全产业链:从田间到餐桌的成本把控
老乡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对供应链的深度把控。其自建养殖基地、中央厨房与冷链体系,达成了从土鸡养殖到菜品配送的全链条覆盖。以合肥、淮南的养殖基地为例,每年供应数百万羽土鸡,采用“二段式养殖”,即100天农户合作半封闭养殖加上80天全封闭无药养殖,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肉质紧实,还通过规模化降低了单只成本。
同时,老乡鸡还欲建立3.2万亩新型农场供应蔬菜大米,未来将在农田基础设施改造的基础上,依托智慧化信息科技系统,实施数字化和生态循环化种植,引进无人化田管设备,建设集农产品初加工、冷链物流一体分化、仓储周转为一体的农产品级分拣中心。
产品创新:家常菜的“高复购”密码
产品创新也是老乡鸡的一大亮点。它并非单纯地压缩成本,而是将资源更多地投入产品研发中。招牌菜“肥西老母鸡汤”年销量超过3000万份,选用180天养殖周期的土鸡,单份售价15元,成本占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但通过这一爆款菜品吸引顾客,带动其他菜品的销售。
老乡鸡的菜单每月更新,冬季推出的板栗烧鸡、三杯鸡等时令菜,定价都在20元左右。针对健康需求,还推出了标注卡路里的减脂套餐,以“平价轻食”成功切入白领市场。
透明化策略:用信任重塑消费决策
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,老乡鸡通过三重透明化策略建立起信任壁垒。2016年,老乡鸡将一部分店面改造为透明厨房,举办千场“厨房开放日”,获得了顾客高度认可。2021年,老乡鸡开始每月发布自查报告,公开500余项内部问题,如食材存储温度偏差、餐具清洁瑕疵等。
2024年发布21.9万字溯源报告,披露180家供应商名单及中央厨房工艺细节,甚至主动回应“散养鸡”争议,承认部分鸡肉外采。这种看似“自曝短板”的策略,反而赢得了消费者的宽容。
2025年1月,老乡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计划募资加强供应链与数字化建设。招股书显示,其已在全国开设1404家门店,其中直营949家,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46.78亿元,净利润3.67亿元。
老乡鸡的案例表明,低价竞争并非餐饮行业的唯一出路。通过全产业链降本、透明化增信、精准产品定位,企业能够在保障品质的同时实现价格优势。在餐饮行业集体焦虑的当下,老乡鸡这种稳扎稳打的“笨功夫”,或许正是破局的关键所在。
|
|